
11月3日,我校召开“山西传媒学院助力微短剧产业发展”研讨会。校党委委员、副校长王红叶主持,各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梳理已有基础,并就下一步如何深度赋能产业进行深入交流。
王红叶强调,微短剧已成为文化数字化、IP化、出海化的重要载体,必须放在服务山西“文化强省”战略的核心位置。一是全校统一思想、提高站位,深刻认识微短剧产业的重要意义;二是强化责任落实,凝聚合力推动各项举措落地见效。
与会人员立足已有基础与产业需求,围绕“行业培训、课程体系、场景共建、人才共育、科研共创”五项内容,探讨微短剧全链条与传媒教育对接路径:对接产业急需,将整合校内外资源,以“短平快”模式开展覆盖表导、摄录、编剧、管理及AIGC全链岗位的行业培训;依托现有专业嵌入“AI工具链”模块,打造“AI+微短剧”复合型课程,并增设“微短剧+”跨学科项目制教学;开放共享型实训场景,提供拍摄、虚拟制片、内容审查一站式支撑;在微专业中强化“可上线、可投流、可变现”任务包,以播放量、完播率、ROI为核心指标,实现结业即上岗、学分灵活折抵;科研创作聚焦山西非遗、古建、晋商故事,加速产出可转化的数字IP。
会议明确,学校将集聚学科、人才、科研等资源合力,持续完善“人才培养—内容创作—产业服务—科研支撑”生态,让山西故事以微短剧形式走向更广舞台,为地方文化数字化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来源| 交流合作部
初审| 武晓宇
复审| 武晓宇
终审| 杨志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