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0日,文化与传媒研究中心邀请在国内外史学界享有较高声誉的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叶昌纲教授、刘书礼教授作“抗日根据地文化传播史”学术报告。学术报告由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秀萍主持。
叶昌纲教授,1963年北京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1966年北京大学历史系日本史研究生毕业,1968——1997年在山西大学任教。曾自编20万字《世界近代史》讲义,8万字《日本史》讲义,与人合编40万字《中共党史》讲义。叶教授撰写并出版的著作有《阎锡山与日本关系史研究》《中日关系史论集》等;主编或参与主编并出版的主要著作有《近代世界重大问题理论探讨》《中外学者论张学良、杨虎城和阎锡山》《世界历史备览》《历史的情怀》《学府情怀》等。与人合译并出版的译著有《日俘“残留”山西始末》。此外,还在省级以上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诸多科研成果都在国内外史学界引起较大反响。学术沙龙上,叶教授讲述了抗日根据地教育事业、新闻出版事业和文学艺术事业的历史发展,系统梳理了抗战时期以山西为中心的晋察冀、晋冀鲁豫根据地文化传播史。叶教授的座谈内容引经据典、史料丰富、条理清晰,并站在历史唯物主义观的高度提出研究历史的方法,充分体现出史学家严谨的治史态度。
刘书礼教授,1954年就读于山西师范学院历史系,1958年留校任教,一直从事中国现代革命史,包括根据地历史的研究、山西早期共产党员高君宇和王瀛的革命历史研究。刘教授回顾了抗战时期的时局变迁和跌宕历史,提出了抗战根据地文化传播史要围绕路线问题进行研究,还补充了一些抗战时期的文化传播事件细节。